网问答>>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加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
问题
已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加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

时间:2025-11-25 08:20:05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加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
最佳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提出,需加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以应对极端天气频发带来的严峻挑战,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动乡村振兴与应急管理体系高质量发展。一、农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农村不设防”问题突出灾害损失集中于农村我国80%以上的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布在农村。1989-2020年,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达4020万公顷,年均死亡870人(不含汶川地震);近10年农村因灾致贫比例占贫困原因的6.59%。832个脱贫县中,70%以上位于暴雨、洪水灾害高风险区,因灾返贫风险高。过去20年,70%以上气象灾害发生在农村,西部地区尤为严重,因防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薄弱,灾损显著高于中东部。“农村不设防”的深层原因资源分配失衡: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城市倾斜,农村成为薄弱环节。例如,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中,乡村道路、电力、通信中断形成“孤岛”现象频发。地理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地形地质复杂,自然禀赋脆弱,叠加贫困地区防灾能力不足,导致灾损偏高。人口与治理短板: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缺乏基础应急力量;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政府协调能力不足,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滞后。二、政策背景与改革方向2016年《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我国存在“重救灾轻减灾”“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等问题,需完善体制机制,统筹资源,强化基层能力。张兴赢强调,农村是社会治理基础,提升其防灾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三、多维度破解农村防灾减灾难题健全科技支撑体系推进5G网络等新技术在农村的应用,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管理精细化水平。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早期预警。强化管理机制与能力建设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立覆盖村屯的预警系统,确保信息直达农户。编制防灾规划:以村屯为单位制定防灾减灾规划,纳入现代化建设管理体系,明确设防标准(如抗震、防洪等级)。提升设防能力:对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房屋)进行抗震、防洪加固,减少灾害直接冲击。推动科普宣传与保险保障开展技能培训:组织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培训,提升农民应急能力。例如,模拟地震、火灾逃生演练,普及急救知识。推广灾害保险: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设立救灾基金,鼓励农户参保农业保险,分散生产风险。政府支持与资源倾斜各级政府需加大对农村防灾投入,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队伍培育。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公益组织、企业捐赠等方式补充农村防灾资源。四、实施路径与预期效果短期目标:完善农村灾害监测网络,实现预警信息全覆盖;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培训,提升初期响应能力。长期目标:构建“科技+管理+保险”三位一体防灾体系,降低农村因灾返贫率,助力乡村振兴。例如,通过规划引导,使农村建设符合防灾标准,减少灾害重复损失。张兴赢的建议直指农村防灾短板,通过科技赋能、管理优化和资源整合,可显著提升农村韧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时间:2025-11-25 08:20:06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