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民法典如何限制人肉搜索行为?
问题
已解决

民法典如何限制人肉搜索行为?

时间:2025-11-25 07:17:18
民法典如何限制人肉搜索行为?
最佳回答
民法典通过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和隐私权定义,将人肉搜索中常见的非法收集、公开他人信息及侵扰私人生活安宁等行为纳入侵权范畴,从而形成法律层面的限制。具体限制方式如下:将敏感信息纳入个人信息保护范围民法典人格权编明确将自然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如指纹、面部特征)、健康信息(如疾病史、体检数据)、行踪信息(如实时位置、出行轨迹)等纳入个人信息保护范畴。人肉搜索常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传播此类信息,民法典的界定使此类行为直接构成对个人信息的侵犯,受害者可依据法律主张权利。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民法典第1035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需征得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且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人肉搜索中,行为人常通过公开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非法获取并传播他人信息,此类行为违反上述原则,受害者可要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明确侵扰私人生活安宁属于侵犯隐私权民法典第1032条将“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明确列为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人肉搜索中,行为人可能通过持续骚扰、曝光隐私信息等方式干扰受害者正常生活,此类行为可直接被认定为侵犯隐私权,受害者可依据该条款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民法典第1038条规定,信息处理者需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若因信息处理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并用于人肉搜索,信息处理者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这间接限制了人肉搜索的信息来源渠道。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民法典第1195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这一条款迫使网络平台在接到人肉搜索相关投诉时需及时处理,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追责,从而限制了人肉搜索信息的传播范围。提供精神损害赔偿救济途径民法典第996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人肉搜索中,受害者常因信息泄露遭受严重精神痛苦,可依据该条款在主张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同时,要求行为人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提高违法成本以遏制此类行为。典型案例参考:2020年,某网友因纠纷在社交平台公开他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敏感信息,并煽动网友对其进行骚扰,导致受害者遭受持续电话、短信侵扰。法院依据民法典第1032条(侵犯隐私权)和第1035条(非法处理个人信息),判决行为人停止侵害、公开道歉,并赔偿受害者精神损害抚慰金。此案体现了民法典对人肉搜索行为的直接规制效果。
时间:2025-11-25 07:17:20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