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如何保障超龄职工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许小英建议:适当放宽工伤保险年龄限制
问题
已解决

如何保障超龄职工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许小英建议:适当放宽工伤保险年龄限制

时间:2025-11-23 05:08:22
如何保障超龄职工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许小英建议:适当放宽工伤保险年龄限制
最佳回答
保障超龄职工合法权益,核心在于通过立法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允许其继续参保以获得劳动安全与社保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许小英提出的“适当放宽工伤保险年龄限制”建议,正是针对当前超龄职工因无法参保导致工伤待遇缺失的问题,提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以下从法律依据、现实需求、实施路径三方面展开分析:一、法律依据:超龄职工享有平等劳动权利,需制度保障根据《劳动法》第三条第一款,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和“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这两项权利不因年龄增长而消失。超龄职工(尤其是低龄老年人)若仍在劳动岗位上,其劳动性质与退休前无本质差异,仍面临工伤风险,理应享有与在职职工同等的工伤保险保障。现行《工伤保险条例》以“退休前劳动者”为适用对象,导致超龄职工被排除在参保范围外。这种制度设计虽基于退休制度的传统框架,但已不适应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资源延长使用的现实需求。许小英建议对《工伤保险条例》相关条款进行补充完善,正是从法律层面落实《劳动法》赋予超龄职工的平等权利,填补制度空白。二、现实需求:超龄就业群体扩大,工伤保障缺口亟待填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超龄就业现象日益普遍。部分低龄老年人(如50-65岁)因健康状况良好、经验丰富,选择继续工作以补充收入或发挥余热。然而,由于无法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其医疗费用、伤残补助等只能通过民事赔偿或用人单位自发补偿解决,保障力度远低于工伤保险标准。例如,某建筑工地超龄工人因工受伤后,因未参保需自行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用人单位若无力赔偿,职工权益极易受损。此类案例暴露了现行制度的局限性:一方面,超龄职工的劳动贡献未被充分认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因缺乏工伤风险分担机制,可能减少超龄职工雇佣,间接限制劳动力资源利用。许小英的建议直指这一痛点,通过放宽参保年龄限制,既能保障职工权益,又能降低用人单位风险,促进超龄就业市场健康发展。三、实施路径:分步推进、精准设计,平衡多方利益放宽工伤保险年龄限制需统筹考虑制度可行性、财政可持续性及用人单位负担,建议分步实施:明确参保范围:优先覆盖超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仍在从事高风险或体力劳动的群体(如建筑、制造、服务业),逐步扩展至其他行业。优化缴费机制:根据超龄职工劳动强度、收入水平设计差异化缴费标准,例如按工资比例缴纳,既减轻低收入者负担,又确保基金平衡。完善待遇标准:结合超龄职工身体特点,制定与在职职工有所区别的伤残等级评定及补偿标准,避免过度保障或保障不足。强化政策协同: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例如明确超龄职工参保工伤保险后,不影响其领取养老金资格,避免制度冲突。此外,可借鉴地方试点经验(如部分省份已允许超龄人员参保工伤保险),总结成效后推广至全国,降低改革阻力。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消除用人单位对“放宽年龄限制=增加负担”的误解,强调工伤保险的风险分散功能,提升参保积极性。结语保障超龄职工合法权益,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激活劳动力资源的必然要求。许小英的建议以法律为依据、以现实需求为导向,通过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为超龄职工撑起“保护伞”,既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尊重,也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动力。未来,需加快立法修订进程,细化配套政策,确保改革落地见效,让超龄职工“老有所保、劳有所得”。
时间:2025-11-23 05:08:27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