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战“疫”专访|新增粪便传播途径 重庆市政设计研究院吕波: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助推病毒传播
问题
已解决

战“疫”专访|新增粪便传播途径 重庆市政设计研究院吕波: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助推病毒传播

时间:2025-11-22 05:43:23
战“疫”专访|新增粪便传播途径 重庆市政设计研究院吕波: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助推病毒传播
最佳回答
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助推病毒传播,已发生疫情小区也会在进入市政管网节点前消毒,防止病毒进入市政排水系统。以下是详细介绍:编制《指南》的初衷与背景初衷:重庆市城镇排水系统建设完善是设计院工作重点,熟悉其特点。春节前夕疫情暴露时,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但消化道和气溶胶传播威胁城镇排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可能性受到关注,1月底便组织技术团队开展前期调研。后来钟南山院士团队及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活病毒,让人想起非典期间香港淘大花园SARS病毒集体感染事件,因此决定编制《指南》。背景: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证实,尤其是粪便传播途径的发现,引发了对城市下水道系统可能导致病毒再次传播的担忧。编制《指南》遇到的难题理论系统层面:排水行业普遍缺乏对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化研究,具体种类、分布、传播规律、在排水系统中的去除途径等均不清晰。疫情期间,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泥质及臭气,是否有必要开展特殊指标(如生物性、病理性指标)的应急检测,相应的检测方法也亟需制定。标准层面:排水系统缺乏生物安全防控指引。从生活污水排放至建筑小区化粪池,到进入市政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直至污水处理后回用,整个污水收集处理过程,如何有效防范病毒在各个排水环节的风险,从标准规范来看相对匮乏。设施运维和人员防护层面:消毒剂使用后的余氯可能降低或抑制活性污泥的活性,影响生物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为保证疫情期间设施正常运行,应增加水质和运行巡查项目及频次;但排水系统生产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完全避免污水、污泥、栅渣及栅渣废液等的接触,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如何在保证生产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设施的运维效果是重点关注问题。编写《指南》的参考标准与依据参考SARS病毒研究成果: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同为冠状病毒属、特性高度相似,SARS病毒在排水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已有部分权威研究成果。例如,针对排水管渠污水冒溢点、溢流口等,给出的消毒剂投加后游离性余氯应不低于0.5mg/L,参考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王新为等人发表的《SARS冠状病毒的抵抗力研究》,该论文提出“当污水中游离余氯量保持在0.5mg/L(氯制剂)以上时可以保证完全灭活污水中的SARS冠状病毒”。结合相关方案和标准:结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以及医疗废水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提出了特殊场所(已发生疫情小区等)的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和涉及该类场所的排水分区内管网清淤疏浚的人员防护措施。病毒进入污水管网后的传播可能性与防控措施传播可能性:城市下水管道做了雨污分流,粪便排入污水管网,污水管网在运行过程中会加入消毒类化学成分,能阻断病毒传播。对于已发生疫情的小区,考虑到其排水系统中含确诊病人的排泄物,生物安全风险更高,提出要在进入市政管网的节点前进行雨污水的消毒工作,以防止病毒进入市政排水系统。防控措施污水系统:首先要对确诊病例家庭彻底消杀,从源头防止病毒进入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小区污水系统消杀建议在化粪池出口投加相对适量消毒剂,利用化粪池出口与主管传输距离进行混合、接触,直接投加至化粪池可能影响消毒效果。雨水系统:主要是收集和排出屋面和地面的径流。针对已发生疫情的小区,通过在小区内雨水汇集处的雨水口投加适量消毒剂,控制病毒从雨水系统进入市政管网。过度消毒对地下水的影响消毒剂都是氧化剂,最常用的是含次氯酸钠的消毒剂,若过量投加,会与还原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溶解性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等消毒副产物,同时未反应的消毒剂会残留大量氯及氯离子导致水生物死亡,对水环境生态造成一定冲击;若排放到土壤中,则会破坏土壤酸碱平衡,造成土壤板结等。但其对于地下水的影响应该不大,只有残余消毒剂长期持续的通过地表水、土壤下渗迁移到地下水环境中才会造成影响,而疫情是阶段性的,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隐忧。普通民众预防措施保证下水道通畅:检查室内排水洗手盆、便器、地漏等卫生器具的水封是否完好且有效,如果下水道有出现返臭气的情况,应立即排查原因并及时整改;切勿把口罩、卫生巾、塑料袋等易导致排水道堵塞的物品扔到马桶内,保障污水管网畅通。日常防护:勤通风、勤消毒、勤洗手,卫生间要保持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物业公司措施:物业公司还应在化粪池周边设置防护距离不小于10米的警戒线,如果居住或办公楼栋处于化粪池下风向,防护距离可适当加宽。并且,在化粪池检查井、出水口等表面及周边2 - 5米范围内,每天进行2次喷雾消杀,也可以在化粪池口加盖已浸泡高浓度消毒液的柔性遮挡物,强化建筑小区及办公建筑内排水设施的风险防控。
时间:2025-11-22 05:43:28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