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清华学者:破“四唯”是“换汤不换药”,未解决科研管理体制问题!应减少各类评审、评价、评估!
问题
已解决

清华学者:破“四唯”是“换汤不换药”,未解决科研管理体制问题!应减少各类评审、评价、评估!

时间:2025-11-21 22:57:52
清华学者:破“四唯”是“换汤不换药”,未解决科研管理体制问题!应减少各类评审、评价、评估!
最佳回答
清华学者认为破“四唯”若未解决科研管理体制问题则是“换汤不换药”,且应减少各类评审、评价、评估,当前科研管理体制亟需改革,以服务科研为宗旨。 具体分析如下:科研管理体制需适应发展阶段变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和思路在改革开放后30年左右逐渐建立,受当时国情限制,快速解决了科研水平低下、力量薄弱等问题。但经过40年发展,科研体制和人才队伍基本健全,科研水平已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管理体制和思路必须相应变化。如今科研管理改革已到深水区,需有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改革精神。计划体制思路限制科研独创性:科研成果和人才不是计划出来的,我国科研仍沿用计划体制思路。定期组织专家做计划,科学家在计划框架内开展活动,成果束之高阁后再启动新计划。这种体制限制了科研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科研成果缺乏独创性。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类似问题,人才计划压制了更多有能力有学识的科研人员。中国急需建设具有“市场”性质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科研管理体制应向服务体制转变: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且有觉悟,不需要严格管理,给他们足够空间和条件就能为经济建设做贡献。当前科研管理体制应考虑给予科研人员空间和条件,“管理体制”改为“服务体制”、管理部门转变为服务部门或许更恰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各部门逐渐从“管理”向“服务”过渡,但科研领域仍以“管理”为主,急需以“服务”为宗旨的管理体制。资源分配不公源于体制“管理”特性:科研需要经费和设施等资源,当前中国科研资源已非稀缺品,但分配严重不公。这是制约科研发展、误导科研方向、挫伤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严重问题。资源分配不公根源在于体制的“管理”特性,科研工作者为获取资源不得不向管理者低头,管理者制定的规章制度或行为指南导致科研生态不正常。破“四唯”未触及根源,新措施或树新“唯”: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仍以“评审、评价、评估”为导向,是“管理”思路而非“服务”思路。科研管理部门结合“破四唯”做了很多工作,但本质是“换汤不换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根源未得到重视,“四唯”是管理部门强加给科研工作者的紧箍咒。新措施若仍从“管理”角度出发,可能去除旧“四唯”又树起新“四唯”。科研需宽松环境,管理者应做好两点:科研需要宽松环境,过程应由科研人员掌握。管理者只需公平合理配置资源和执行严格验收制度。“评审、评价、评估”更应是科研管理部门对自身的审视,如立项是否科学合理、评审是否公平公正、验收过程是否打折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研工作才能走上健康轨道。科研管理改革方向与原则: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而非对科研人员提出“评审、评价、评估”方法。科研管理部门必须改变工作思路,端正工作作风,实现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宗旨。任何措施、意见和政策都应以充分相信中国科研工作者为基础,站在服务科学研究的立场上制定,进行宏观调控而非实时监控,服从科学研究活动的自然规律。
时间:2025-11-21 22:57:54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