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光纤量子通信世界新纪录!潘建伟、王向斌团队实现 509 公里地基量子密钥分发
问题
已解决

光纤量子通信世界新纪录!潘建伟、王向斌团队实现 509 公里地基量子密钥分发

时间:2025-11-21 07:31:16
光纤量子通信世界新纪录!潘建伟、王向斌团队实现 509 公里地基量子密钥分发
最佳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清华大学王向斌团队联合实现509公里地基量子密钥分发,刷新世界纪录。具体内容如下:研究背景与突破:我国量子通信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此前已发射“墨子号”量子卫星、开通“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并不断突破量子密钥分发距离。此次研究突破远距离独立激光相位干涉技术,实现500公里量级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刷新世界纪录。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学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并入选“编辑推荐”文章。“发送—不发送”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方案:提出者:由清华大学王向斌教授提出。原理:利用单光子干涉特性,提高对相位噪声的容忍能力和安全性,使长距离成码率维持较高水平。优势:突破无中继情形下成码率的线性界限,实现远距离安全通信。技术要求:两个远程独立激光器的单光子级干涉。通过单光子探测结果精准估计长距离光纤链路相对相位快速漂移。需要高计数率、高效率及超低暗计数的单光子探测器。509公里实验实现与关键技术:实验成果:在509公里超低损耗光纤上实现安全密钥分发,突破无中继量子密钥的绝对密钥速率限制。关键技术:发展时频传输技术和激光注入锁定技术,锁定两个独立远程激光器的波长。利用附加相位参考光估计光纤相对相位快速漂移。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制的高计数率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实验装置:Alice和Bob为远程锁频稳定连续波激光器,通过相位调制器(PM)和三个强度调制器(IM1、IM2、IM3)进行相位随机化、编码和诱饵强度调制。装置中还包括衰减器(ATT)、偏振控制器(PC)、偏振分束器(PBS)、密集波分复用器(DWDM)、循环器(CIR)、分束器(BS)、法拉第镜(FM)和光电二极管(PD)。实验成果与意义:成码率提升:509公里处的光纤成码率比传统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高7倍以上,超过理想探测装置下的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成码极限。系统升级潜力:若系统重复频率升级至1GHz,300公里处成码率可达5kbps,减少骨干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中的可信中继数量,大幅提升安全性。研究意义:解决远距离安全量子通信的两大挑战(现实条件下的安全性和远距离传输问题),为量子互联网打下基础。其他相关研究:2020年3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刊登了潘建伟院士等人的另一篇研究成果,基于清华大学马雄峰教授提出的相位匹配量子密钥分发(PM-QKD)协议,进一步推进远程量子通信发展。
时间:2025-11-21 07:31:17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