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保送清华成博士,华为 12 年搞通信,他为何如此看待 5G ?| 人物志
问题
已解决

保送清华成博士,华为 12 年搞通信,他为何如此看待 5G ?| 人物志

时间:2025-11-21 07:29:27
保送清华成博士,华为 12 年搞通信,他为何如此看待 5G ?| 人物志
最佳回答
杨学志之所以如此看待5G,认为其“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主要基于他对5G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深入分析,具体原因如下:一、对5G技术本身的批判调制技术未变:5G在调制技术上没有做出改变,这意味着在信号传输的基本方式上,5G并未带来突破性的进步。编码技术提升有限:5G采用的LDPC和Polar码对系统容量的提升不大,仅约为1%~2%,这限制了5G在数据传输效率上的显著提升。多址技术沿用:对于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5G仍然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没有引入新的多址方式。组网技术相似:5G在组网技术上应该还是使用了4G的同频复用技术,没有带来网络架构上的根本性变革。多天线技术实用化问题:虽然5G使用了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理论上可以成百倍地提升系统容量,但实用化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且增加了设备和成本。频谱技术成本高:同样的网络覆盖下,5G的3.5GHz频段比起4G的2.6GHz频段,投资要高出50%,这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二、对5G应用场景的质疑虚构的应用场景:杨学志直言,5G普遍认为的三大应用场景中,高可靠低时延场景和大规模物联网场景都是虚构的。他认为这些场景在现实中并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或紧迫性。物联网不一定需要5G:他表示,物联网这块可能会用到5G,但不一定非得是5G,4G也可以支持。这削弱了5G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必要性。三、对5G成本效益的评估成本高于4G:综合上述关键技术,杨学志认为5G比4G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成本更高。这使得5G在商业推广上面临更大的挑战。投资回报不确定:由于5G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的局限性,其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这进一步加剧了业界对5G前景的担忧。四、个人观点与经验独立研究与创业经历:离开华为后,杨学志独立研究了7年通信技术,并出了本书《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他的独立研究经历使他能够更客观地评估5G技术的优劣。对华为策略的看法:他认为华为虽然具有危机感,但整体上采用的是“跟随”策略。这种策略在5G时代可能无法带来突破性的创新。
时间:2025-11-21 07:29:28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