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张伯礼院士灵魂发问:“躺平”的代价,我们能承受吗?
问题
已解决

张伯礼院士灵魂发问:“躺平”的代价,我们能承受吗?

时间:2025-11-20 23:43:08
张伯礼院士灵魂发问:“躺平”的代价,我们能承受吗?
最佳回答
“躺平”的代价,我们无法承受。儿童感染与医疗挤兑风险:若放弃“动态清零”,儿童感染人数可能激增。以上海为例,本轮6岁以下儿童阳性感染者达12707例,若医疗资源被挤占,儿童需满足“未感染成人陪同”“接受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忍受医护短缺导致延误治疗”等条件才能就医。儿科本就资源紧张,医护因感染或疲劳离职潮可能进一步加剧危机,孩子高热不退甚至病情恶化将成为常态。(图为2020年以前,儿科的“景象”)老人重症与死亡代价:老人基础病普遍,新冠可能成为打破其身体平衡的“启动因子”。上海本轮疫情中,重症死亡合计285人,多数为老人,重症死亡率达40%-46%,病死率约2.86%。张伯礼院士指出,按中国人口密度和结构,若几亿人感染、几十万至几百万人死亡(多数为老人),社会能否承受?南非和美国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感染到死亡平均间隔21-26天,死亡峰值可能滞后于确诊曲线,当前数据或未完全反映真实风险。医疗系统崩溃的连锁反应:若疫情扩散,医疗资源将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严重基础病患者和新冠重症患者挤占床位;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因感染轮换短缺,救治能力下降。中西部医疗资源匮乏且老龄化程度更高,可能重现英国、意大利“救护车延误”“选择性救治”的场景。按人口倍增法简单推算,内地死亡人数或达167万,但实际因医疗系统崩溃,次生灾害(如叫不到救护车)可能导致更高死亡。(上图为香港前不久的状况)殡葬业挤兑与社会心理冲击:韩国为应对“共存”下的死亡高峰,火葬场日承载能力从1044件扩容至1785件,但3天火化率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若中国出现类似情况,殡葬服务被挤兑,丧葬仪式简化甚至无法完成,将引发社会心理危机。文化传统下,亲友离世未得安葬可能带来难以修复的群体创伤。“动态清零”的底气与成效: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的底气源于:广土众民与完备工业能力支撑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公有制托底与群众动员能力;中医在预防、治疗、愈后全链条介入的显著效果。例如,香港护养院中医师介入后,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缩短一半;上海隔离点中药服用率高的区域核酸阳性率显著低于服用率低区域。中医在“减少发病率、转阴时间、住院时间、转重率、病亡率”五方面效果已被反复验证。“躺平”论调的误区:部分地区疫情暴露的问题(如将新冠视为“大号流感”、组织缺位、形式主义)并非“动态清零”的错,而是执行不力的结果。羡慕“躺平”国家者需清醒认识:这些国家已因多轮疫情“淘汰”大量老弱病残,而中国若选择“躺平”,将一次性补齐这一缺口,代价不可承受。结论:无论是儿童就医困境、老人重症死亡、医疗系统崩溃,还是殡葬挤兑与社会心理冲击,“躺平”的代价均远超社会承受能力。坚持“动态清零”,依托制度优势与中医智慧,才是保护生命、维护稳定的唯一选择。
时间:2025-11-20 23:43:12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