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毛主席如何看待街亭之败?马苏到底是无能的吗?还是诸葛亮用人不当?
问题
已解决

毛主席如何看待街亭之败?马苏到底是无能的吗?还是诸葛亮用人不当?

时间:2025-11-14 19:02:09
毛主席如何看待街亭之败?马苏到底是无能的吗?还是诸葛亮用人不当?
最佳回答
毛主席认为街亭之败的关键在于诸葛亮未亲临前线指挥,其批注“初战亮宜自临阵!”直接指出了这一战略失误。具体分析如下:一、毛主席对街亭之败的核心观点毛主席在研读《资治通鉴》时,针对街亭之战的失败,明确批注“初战亮宜自临阵!”。这一批注的核心逻辑是:首战的战略价值:街亭之战是诸葛亮首次北伐的关键战役,若能成功占领街亭,可为后续进攻中原奠定基础,甚至可能复制汉高祖“出川入关”的壮举。指挥权的缺失:诸葛亮虽做了充分准备(如安排王平为副将、高翔守列柳城、魏延驻扎后方),但未亲临前线,导致马谡的战术失误无法及时纠正。毛主席认为,作为主帅,诸葛亮应在首战中亲自掌控全局,而非依赖经验不足的将领。矛盾的决策逻辑:诸葛亮既知司马懿、张郃等魏将难对付,却在关键战役中放任马谡独当一面,暴露了用人与指挥的双重失误。二、马谡是否无能?——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马谡的失败并非单纯因“无能”,而是军事理论丰富但实战经验匮乏的典型案例:理论优势:马谡熟读兵法,曾提出“攻心为上”的策略(如七擒孟获时),显示其战略思维。实战缺陷:街亭之战中,他违背诸葛亮“当道扎寨”的部署,选择上山驻守,导致被魏军断水围困。这一错误暴露了其缺乏战场应变能力,尤其在面对张郃等名将时,理论无法转化为实战优势。诸葛亮的责任:马谡的缺陷并非秘密,诸葛亮仍委以重任,且未提供足够现场指导,属于用人失察。三、诸葛亮是否用人不当?——战略与执行的双重失误诸葛亮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用人失误:马谡此前无独立带兵经验,却被任命为先锋,违背“用人唯贤”原则。虽安排王平为副将,但王平资历与话语权不足,无法有效制约马谡。指挥失误:诸葛亮未亲临前线,导致战略意图无法落地。毛主席的批注正针对这一点:首战需主帅亲自坐镇,以确保战术执行与战略目标一致。后续补救措施(如高翔、魏延的部署)因街亭已失而失效,说明诸葛亮对首战失败的后果预估不足。四、街亭之败的历史影响此次失败对蜀汉影响深远:战略被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首次北伐功亏一篑,后续北伐均受制于粮草与地形,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才断层:蜀汉后期缺乏将才,与诸葛亮早期未培养实战型将领(如过度依赖马谡)直接相关。毛主席的警示:批注“初战亮宜自临阵!”不仅是对历史的分析,更隐含对军事指挥的普遍要求——关键战役需主帅亲临,以确保战略与执行的统一。总结:街亭之败是诸葛亮战略指挥与用人失误的双重结果。毛主席的批注揭示了首战亲临的重要性,而马谡的失败则凸显了理论脱离实战的风险。这一历史教训对军事指挥与人才选拔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时间:2025-11-14 19:02:17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