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正念冥想实修10.21
问题
已解决

正念冥想实修10.21

时间:2025-11-08 04:45:00
正念冥想实修10.21
最佳回答
正念冥想实修10.21的核心内容为45分钟正念静坐慈心冥想与20分钟正念聆听练习,过程中通过身体觉察、情绪释放与声音专注实现深度冥想体验。正念静坐慈心冥想(45分钟)身体觉察与呼吸调整初始阶段觉察到胃部及后背的紧张感,伴随呼吸短促。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时腹部起伏,尝试感受呼吸深入胃部的过程。尽管胃部不适未完全消退,但过程中观察到失望情绪的浮现。随后进入昏沉状态,被窗外大风关窗的巨响惊醒。后续练习中,念头反复出现与消失,短暂停留于胃部呼吸觉察后,转而关注整体坐姿中胸部与背部的牵扯感,以及双腿叠加的压迫感。再次回归呼吸时,呼吸顺畅度提升,胃部疼痛感消失,仅残留紧绷感。慈心冥想的情绪释放在觉察到身体紧绷后,主动进入慈心冥想环节。通过深长呼吸放松身体,双手抱胸感受温暖与抚慰,心脏微弱跳动被清晰感知。一瞬间,嘴巴抽搐、眼泪流出,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释放。此时呼吸紧张、双手紧抱,通过深呼吸逐渐放松,并向自己发送慈心祝福。冥想结束时,胃部不适完全消失。正念聆听(20分钟)对声音的专注与觉察跟随老师引导进行声音专注练习,初始阶段对呼吸觉察更明显,仅能感知外界强风声、树木摇晃声及物体跌撞声。随着练习深入,逐渐捕捉到多层次声音:弹钢琴声(初始)男生打篮球呼喊声(钢琴声减弱时)学校音乐声(篮球声消失后)小朋友玩耍声(音乐声减弱时)声音交织形成“奇特音乐会”,练习者未将声音视为噪音或干扰,反而达到声音体验的高潮。新鲜感与好奇感驱动持续探索,全程保持对声音的专注而非评判。关键发现与感悟身体与情绪的关联性:胃部紧张与失望情绪同步出现,慈心冥想中情绪释放后身体不适消失,体现身心互动。声音冥想的非评判性:通过专注声音层次,打破“噪音=干扰”的固有认知,实现听觉维度的正念训练。练习中的波动与调整:从昏沉、念头干扰到深度专注,展现冥想中“觉察-回归”的动态过程。
时间:2025-11-08 04:45:01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