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你应该学会不相信 | 龙应台
问题
已解决

你应该学会不相信 | 龙应台

时间:2025-11-08 03:30:53
你应该学会不相信 | 龙应台
最佳回答
龙应台在文中表达的核心观点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积累,二十岁前坚信的许多观念逐渐被解构,但解构后并非陷入虚无,而是在否定中重新发现某些价值的永恒性;同时,一些曾经不信的平凡道理,在人生实践中被验证为真实。 具体分析如下:一、二十岁前相信的事物及其解构历史:曾相信历史是客观记录,后发现其本质是后朝对前朝的否定与重构,真相因“负负不一定得正”的累积扭曲而无法复原。例如,前朝史由后朝书写,后朝又会被更后朝否定,形成“指鹿为马”的循环,最终“青史成灰”。文明的力量:曾认为文明能消除愚昧与野蛮,后意识到二者仅一线之隔,且愚昧野蛮会以不同面貌存在。如纯朴的农民、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等群体,均可能表现出深层的愚昧与野蛮。正义:曾坚信正义的绝对性,后发现同一事件中可能存在两种彼此抵触的正义,选择其一即意味着否定另一方。某些人主张特定正义时,可能隐藏着更深的不正义。理想主义者:曾认为理想主义者能坚守原则,后发现权力会腐蚀其品格,或使其在现实中不堪一击。兼具品格与能力的理想主义者极为稀少。爱情:曾相信爱情能永恒,后发现其需转化为亲情才能持久,但转化后的爱情已失去原有形态,如“化入水中的冰块”是否仍是冰块。海枯石烂的永恒:曾以海枯石烂为永恒象征,后认识到地球的脆弱性,海可枯、石可烂、沧海可成桑田,永恒并不存在。二、解构后仍坚持的价值对真相的追求:尽管历史不可信,但对真相的探索应永无止境。文明的脆弱与必要:文明虽脆弱,但人类除文明外别无依靠。正义的相对性与选择:正义虽可疑,但在乎正义比漠视更安全。理想主义者的意义:理想主义者虽难成大事,但其存在使社会不同。爱情的幻灭与价值:爱情虽多幻灭,但其存在本身并非为了永恒,如萤火虫发光并非为保持光亮。永恒的相对性:海枯石烂的永恒虽不存在,但微观中可能蕴含无限,如“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三、二十岁前不信、现在相信的事物性格决定命运:年轻时认为命运由外部因素主导,后发现性格对人生轨迹有决定性影响。色即是空:曾质疑佛教“色即是空”的观念,后通过人生体验理解其内涵,即物质世界的虚幻性。船到桥头自然直:曾认为人生需主动规划,后发现某些困境中,顺其自然反而能找到出路。无关实证的感觉:曾坚持“无法实证则不信”,后开始理解某些情感与体验的价值,如李叔同圆寂前的手书所表达的淡泊与超脱,虽无法实证,却能引发深层共鸣。四、核心结论龙应台通过个人经历揭示了一个普遍真理:成长的过程是不断解构与重构的过程。年轻时的信念可能因现实冲击而崩塌,但崩塌后并非陷入虚无,而是通过反思与体验,在废墟中发现更坚韧的价值内核。 同时,一些曾被视为“老生常谈”的平凡道理,往往在人生实践中被验证为真实,成为支撑生活的隐性力量。这种“不相信”与“相信”的转换,本质是对世界复杂性的接纳,以及对人性韧性的确认。
时间:2025-11-08 03:31:00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