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张展晖的《掌控》读后感
问题
已解决

张展晖的《掌控》读后感

时间:2025-11-07 09:33:52
张展晖的《掌控》读后感
最佳回答
读张展晖《掌控》有感:从精力管理到人生掌控的实践指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陷入“越忙越乱、越累越低效”的循环:加班后疲惫到无法享受生活,运动节食却难减体重,精力不足导致工作与生活失衡……张展晖的《掌控》以运动教练的视角,提出“精力管理”为核心解决方案,将体力、意志力、专注力视为当代人的核心竞争力。书中通过运动、饮食、休息、心态四大维度的系统方法,帮助读者实现“有精力工作、有余力生活、有能力应对突发状况”的目标。以下结合书中内容与个人感悟,分享三点核心收获。一、运动管理:找到“舒适区”与“挑战”的平衡点书中颠覆了“运动必须痛苦”的认知,提出“95%舒适度+5%挑战”的运动原则。作者指出,盲目追求高强度运动(如过度跑步)可能导致猝死、免疫力下降或关节损伤,尤其体重较大者因肌肉支撑力不足,跑步反而会加重膝盖负担。正确的运动需以“提升摄氧量”为目标——血液利用氧气量越高,心肺功能越强,精力越充沛。实践建议:心率监测:通过心率手表确定最大心率(热身后全力跑3次800米,取最高值)与静态心率(晨起静止1分钟后测量),运动时保持心率在两者区间内。装备选择:上装内层速干透气、外层反光防风;下装紧身面料;鞋子平底轻便、鞋头留一指宽空间。姿势与热身:运动前动态热身5-10分钟,跑步时保持身体前倾、步幅适中,避免膝盖内扣。这一部分让我意识到,运动不是“自虐式坚持”,而是科学规划的过程。例如,我曾因盲目追求配速导致膝盖疼痛,后调整为“快走+慢跑交替”模式,配合心率监测,不仅伤痛消失,精力状态也显著提升。二、饮食管理:营养均衡比“少吃”更重要书中提出“瘦身本质是精力充沛”的观点,直击许多人节食却无效的痛点。作者强调,饮食需为精力转化系统提供燃料,若营养失衡(如过度低碳水或高脂肪),即使运动也难以减重。例如,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肌肉流失,进而降低基础代谢率;膳食纤维缺乏则影响肠道健康,间接消耗精力。实践建议:控制摄入量:采用“211饮食法”——每餐2拳蔬菜、1掌蛋白质、1拳主食,避免过量。注重营养密度:选择全谷物、优质蛋白(鱼、豆类)、健康脂肪(坚果、橄榄油),减少精制糖与加工食品。灵活调整:根据运动强度动态调整饮食,如高强度训练日增加碳水摄入,休息日减少总量。我曾因严格节食导致下午易困、注意力下降,后按书中方法调整饮食结构,虽未大幅减少食量,但精力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提升。这印证了“吃对”比“少吃”更关键的观点。三、心态与动力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掌控”书中将心态管理拆解为“安心、真诚、认真”三要素:安心要求去除情绪化,专注当下任务;真诚强调直面问题,不逃避责任;认真则需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例如,工作时关闭手机通知、一次只处理一件事,可显著提升专注力。动力管理则通过“价值赋予”“制造恐惧”“社交学习”三步驱动行动:价值赋予:为任务设定意义(如“运动是为了陪伴孩子成长”而非“减肥”);制造恐惧:思考不行动的代价(如“不学习可能被行业淘汰”);社交学习:加入打卡群或运动社群,利用集体氛围推动个人坚持。我曾因缺乏动力半途放弃健身计划,后加入线上跑步社群,通过每日打卡与成员互动,不仅坚持了3个月,还养成了晨跑习惯。这验证了“集体带动个人”的社交学习效应。结语:掌控精力,掌控人生《掌控》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具体方法,更在于传递一种理念:精力是有限的资源,需科学分配而非盲目消耗。书中四大维度(运动、饮食、休息、心态)相互支撑,形成一个闭环系统——运动提升体力,饮食提供能量,休息恢复精力,心态决定方向。当我们将精力管理融入日常,便能从“被动生存”转向“主动掌控”,在工作与生活间找到平衡点。阅读本书后,我开始实践“精力日记”:记录每日运动、饮食、睡眠与情绪状态,定期复盘调整。这一习惯让我逐渐摆脱“越忙越乱”的困境,体会到“精力充沛”带来的从容感。或许,这就是掌控人生的起点——从管理精力开始,逐步掌控时间、目标乃至命运。
时间:2025-11-07 09:33:53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