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如何认定现在有哪几种学说
问题
已解决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如何认定现在有哪几种学说

时间:2025-11-04 13:35:55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如何认定现在有哪几种学说
最佳回答
北京隽永律师事务所张敬辉律师,联系方式13391730991或者13261996547,微信分别同号。北京隽永律师事务所张敬辉律师发表**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认定,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过程,涉及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及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等多个层面。目前,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学说及具体认定标准**:### 一、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相结合学说1. **主观故意方面**: -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必须明确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包括车辆碰撞、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这是认定逃逸的前提条件,若行为人确实不知发生了事故而离开,一般不认定为逃逸。 - **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行为人逃离现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查处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等。这种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是认定逃逸的重要标准。2. **客观行为方面**: - **逃离事故现场**: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是典型的逃逸行为。此外,还包括将伤者送医后逃逸、留下假信息后离开等行为。 - **不履行救助义务**: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有义务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报告公安机关。若行为人未履行这些义务而逃离现场,也视为逃逸。### 二、具体情形认定学说1. **视为交通肇事逃逸的具体情形**: - **将伤者送医后逃逸**:即使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或留下虚假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后离开,均属于逃逸行为。 - **调查期间逃匿**: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期间故意逃避传唤、询问等调查措施,也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 **否认事故后证据确凿**: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应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同样可认定为逃逸。2.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特殊情形**: - **因紧急避险或救助伤者而离开现场**:并在事后积极主动向警方报案并配合调查,不构成逃逸。 - **确实不知自己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且在接到通知后能积极配合处理,也不构成逃逸。### 三、法律后果与责任认定1. **刑事责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表明逃逸行为会加重肇事者的刑事责任。2. **民事赔偿责任**: - 肇事者逃逸后,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受害者或其家属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3. **行政处罚**: - 肇事者逃逸后,其机动车驾驶证将被依法吊销,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是对逃逸行为的一种严厉行政处罚。### 四、学说总结与实际应用- **学说总结**:目前,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结合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以及具体情形进行综合判断。这要求在认定逃逸时,既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也要考虑其客观行为表现。- **实际应用**:在实际案件中,交警部门会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进行综合调查和认定。法院在判决时也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材料,对逃逸行为进行准确认定和处罚。
时间:2025-11-04 13:36:02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