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网信办出重拳!这个“新闻学概念”首次被官方点名!或成为今年的重要考点!你务必了解!
问题
已解决

网信办出重拳!这个“新闻学概念”首次被官方点名!或成为今年的重要考点!你务必了解!

时间:2025-08-06 04:58:31
网信办出重拳!这个“新闻学概念”首次被官方点名!或成为今年的重要考点!你务必了解!
最佳回答
网信办重拳出击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新黄色新闻”概念首次被官方点名中央网信办近期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的通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以整治“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此次行动特别提到了“新黄色新闻”这一概念,并首次在官方公告中对其进行点名,这标志着“新黄色新闻”已成为官方关注的重点,并可能成为今年的重要考点。一、行动背景与目的本次专项行动是针对当前互联网上“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的现象而开展的。这些“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不惜编造虚假信息、制造话题争议,甚至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生态和公共秩序。中央网信办通过此次行动,旨在从严整治这些漠视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扰乱公共秩序的“自媒体”,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整治重点自导自演式造假:摆拍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社会民生等领域虚假事件信息,弄虚作假欺骗公众,扰乱公共秩序。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假冒热点事件当事人、亲属或者相关人员发布信息,博取网民关注;针对热点事件,以虚构、歪曲等方式炮制事件原因、细节、进展等,发布阴谋论等耸人听闻的信息。以偏概全设置话题:片面选取争议或负面词汇,炮制标题党、震惊体式话题,诱骗公众点击浏览;将极端个例概述为群体现象,以夸张的负面叙事渲染消极情绪;在话题设置上预设狭隘立场,散布偏激言论,挑动群体对立,破坏社会共识。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编造苦情故事制造卖惨人设,打着助农、慈善等旗号,利用公众同情心理骗取关注,牟取利益;迎合低俗需求制造炫富人设,刻意展示金钱堆砌的奢侈生活,借此吸粉引流;挑战公众认知底线制造审丑人设,以装疯卖傻、恶俗行为等进行自我丑化,博取关注。滥发“新黄色新闻”:运用煽情化表达手法,配以抓人眼球的标题和封面,制作发布要素不全、真假难辨、质量低下、公共价值缺失的信息内容。三、“新黄色新闻”概念解析“新黄色新闻”是一个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新闻学概念,它源自于自媒体生产者的流量至上观念。在“流量至上”的冲击下,一些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创作者将点击量作为衡量作品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忽视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他们选择煽情、血腥或具有冲突性的话题来制作内容,以获取更多的点击和关注。这些新闻内容质量低,以刻意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为目的,标题和封面通常被设计得夸张、有煽动性,存在一定的误导性。“新黄色新闻”以视频、音频技术进一步延续了过去“黄色新闻”煽情化的表达手法,并以低廉的成本、简单的制作方式大量产出短视频新闻。它源自于自媒体生产者,并在专业媒体机构的参与下进一步扩散。专业媒体机构一旦下场成为“新黄色新闻”的“帮凶”,就会出现“破窗效应”,让用户丧失警惕,不自觉地加入“新黄色新闻”的传播分享队列中,导致网络内容生态失衡,陷入内容评价混乱的局面。四、应对策略与建议媒体机构需坚持内容定力:媒体机构应坚持真实性原则,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奉行专业精神和价值力量,为内容生产注入专业精神和价值力量,为新媒体内容提供者划定标准线和底线。加强监管与处罚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自媒体和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对发布虚假信息、制造话题争议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公众应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新黄色新闻”,不盲目跟风传播,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综上所述,中央网信办此次重拳出击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特别是首次点名“新黄色新闻”概念,体现了官方对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高度重视。媒体机构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与自律,提升媒介素养,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时间:2025-08-06 04:58:39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