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会议资讯|“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企业史研究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
问题
已解决

会议资讯|“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企业史研究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

时间:2025-07-28 01:08:50
会议资讯|“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企业史研究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
最佳回答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企业史研究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2025年5月10日,“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企业史研究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经济学院“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思想与道路”青年创新团队承办,同时也是“中南经济史学研究”工作坊第1期活动。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多位知名教授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概况会议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丽智教授主持。她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会议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林枫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瞿商教授主持。上半场研讨陈争平教授:以“近代大生企业SC组合刍议”为题,采用比较研究和SC组合(制度——文化组合)方法,对清末民初大生企业发展史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张謇的实践深刻诠释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应既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又吸收外来先进理论。李晓教授:探讨了发展经济为何需要发挥企业家作用的问题,系统梳理了从坎蒂隆到熊彼特的“企业家—经济发展”理论谱系。他认为,企业家创新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生成机制,在中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激发企业家的活力和创造力。高超群研究员:以“国家与企业——试谈在企业史研究中如何突破断代界限”为题,呈现了历史上国企与民企、财政税收与企业、国家与产权等不同关系间的周期性变化现象,并思考了企业史研究突破断代界限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赵学军研究员:以“当代中国国有企业史研究的多个维度——以‘156项’建设项目研究为例”做了汇报,讨论了国有企业的角色、目标、经济特性,并阐释了研究国有企业的多个维度。兰日旭教授:探讨了中西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下,近代中西股份制企业的融资行为选择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在融资形式选择方面,企业是否会因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行为选择等问题。下半场研讨袁为鹏教授:以“国货运动与1920—30年代中国工业企业家的成长”为题,分析了1920—1930年代中国企业家崛起的原因,并以近代中国新兴企业家代表唐君远先生为个案,考察了国货运动背景下的近代中国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成长历程。林立强教授:探究了早期西方企业史学家参与企业传记的渊源以及“后钱德勒时代”企业史学家参与企业传记项目的复兴,并深入分析了企业史学家参与企业传记项目的优劣势。严鹏教授:从“演化经济学的亲历史传统”、“基于知识、学习与能力的企业观”、“生命周期与企业史的本体论”、“文化在企业历史中的重要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演化经济学与企业史的关系。常明明教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企业重估财产调整资本过程做了细致梳理,认为通过重估财产调整资本,政府不仅掌握了私营企业较为真实的经济面貌,还推动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牛浩博士:考察了民国时期德孚洋行与中国染织企业间的贴牌产销合作模式及成效,认为双方间的优势互补与利益共享促成其实现合作共赢。闭幕式与总结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张连辉教授主持。张连辉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会表示感谢,并认为各位专家学者分享的企业史研究经验与方法对企业史研究的持续深入大有裨益。本次学术研讨会不仅是一场主题鲜明、论点精彩的学术讨论,更承载了对于企业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的期待。会议强调,企业史研究亟需超越个体企业兴衰成败的叙述,深入揭示其背后制度变迁、观念演进与社会结构重塑的深层逻辑;在方法论上,也应突破传统史料梳理的局限,积极引入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工具,推动研究向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转型。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界企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时间:2025-07-28 01:08:56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