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1996年长征火箭升空22秒爆炸,商业发射遭重创,总设计师一夜白发
问题
已解决

1996年长征火箭升空22秒爆炸,商业发射遭重创,总设计师一夜白发

时间:2025-07-23 02:41:58
1996年长征火箭升空22秒爆炸,商业发射遭重创,总设计师一夜白发
最佳回答
1996年长征火箭升空22秒爆炸,商业发射遭重创,总设计师一夜白发1996年2月15日凌晨3点,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2号发射台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点火升空后的第二秒便发生倾斜。随着高度的上升,倾斜角度愈发明显,最终在到达1850米后横着飞行,像一枚巨大的导弹掠过西昌发射基地的天空,径直撞向了离基地大约1.8公里外的山头。整个过程仅有22秒,由于时间短、燃料消耗有限,火箭几乎是满载燃料爆炸,威力惊人,产生了巨大的蘑菇云,火箭连同搭载的“国际通信708卫星”均被摧毁。这次爆炸的威力估算达到55.6吨TNT炸药当量,强烈的气浪瞬间冲垮了钢筋水泥的建筑物。西昌卫星基地航天工程技术人员临时宿舍协作楼、宾馆及民房80余间被毁,造成6人当场死亡,57人受伤,其中包括一位高级工程师。而58岁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龙乐豪,在事故发生后无力地坐在旁边的一个木箱上,久久不能起身,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事故影响国际信誉大降:这次发射不仅是“长征三号乙”的首次亮相,而且还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进行了实况转播。由于之前中国运载火箭已经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失败,国内外质疑声一片,这次发射的失败更是让中国长征火箭的国际信誉大降,在国际市场上四面楚歌。合作中断:与中国合作长达6年的休斯公司停止了与中国的合作,转而与日本签订了卫星发射合同。国际保险界也大幅调高中国卫星及发射一揽子保险费率,调整幅度之大让中国原有的价格优势消失殆尽。事故原因及后续改进经过技术人员全面复查与失效分析,发现事故原因是控制系统的一个小元件出现了故障。针对这一薄弱的质量控制环节,中国航天对制造过程进行了全面排查,处理人员达500多人次。最典型的发现是,火箭使用的关键部件如阀门,在泄露后送修时,维修部居然只是盖了个章就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这次事件后,我国的火箭研发制度得到完善,确定了任何新型号都必须经过试射的基本准则。同时,促使了“双五条”归零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即如果发现或出现任何一个问题,就必须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一切工作回到起始原点,全部拆解从头开始全面清查。中国航天商业发射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面对苏联的压力,中美走到了一起,在通讯卫星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失事后,美国政府宣布航天飞机暂时退出商业发射市场,为中国长征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1986年,中央批准长征火箭参与国际商业发射,同年中国商业发射服务代表团到美国宣讲中国火箭,并成功获得了美国的商业发射合同。然而,在随后的商业发射中,中国火箭也经历了挫折。1992年“长征二号E”发射澳星B1时出现故障,1995年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美国“亚太二号”卫星时临空爆炸,再加上1996年“长征三号乙”的失败,让中国火箭的商业发射遭受重创。尽管如此,中国航天并未放弃。在全面改革和质量管理提升后,1997年后保持了火箭发射率100%,逐渐恢复了客户对长征火箭的信心。然而,1999年美国因意识形态出台政策禁止使用中国长征火箭发射美制卫星,甚至采用了美国零部件的卫星也不行,这直接导致中国对外发射服务被堵死。直到2005年,长征三号乙火箭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通信卫星送入太空,才宣告停滞6年的中国对外商业运载发射重启。中国航天的崛起从1996年到2005年之间,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主要是美、欧、俄三方的独角戏。然而,中国航天并未放弃努力,通过实施“长征火箭+欧洲卫星”、“长征火箭+国产卫星”、“整星出口在轨交付”等方案,闯出了一条由合作到自主的联合卫星和国产卫星制造的康庄大道。如今,中国航天航空已经崛起,从迎头赶上至一马当先。地球人的太空技术已经发展了65年,拥有独立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有14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探测器的国家和地区不过6个;能够送宇航员上太空的国家只有3个;拥有在轨交会对接能力、能够建造空间站的国家也只有3个,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实力和地位。
时间:2025-07-23 02:42:07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