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元末农民起义起义军
问题
已解决

元末农民起义起义军

时间:2024-09-15 12:05:30
元末农民起义起义军
最佳回答
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早在1325年便已拉开,以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为开端,提出了“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反抗元朝统治的序幕。1337年,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再次提出了“定光佛出世”的口号。同年,河南棒胡的起义,以烧香聚众的方式,彰显了反抗的力量。至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人数达到五千余人,背心皆书佛字。至正初年,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京南一带的起义更是多达三百余起。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南人的仇视加剧,实施了一系列禁令,激发了反抗的火焰。民谣的传播,如“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等,强烈反映了当时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1350年,黄河灾区流传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预示着起义的爆发。1351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书贾鲁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农民修治黄河,同时派兵沿黄河镇压。正是这些黄河工地上服役的农民,点燃了红巾军起义的导火线。起义爆发后,很快在黄河长江两淮之间揭起了起义的旗帜。其中,刘福通起义是红巾军起义的主要一支,他以“贫极江南,富跨塞北”为号召,攻下颍州,建立大宋,拥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而徐寿辉、彭莹玉在蕲、黄起义,建立天完国,占领了武昌、安陆、沔阳、江州、饶州等地。这两支农民军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或红军,信奉弥勒佛,烧香聚众,又称“香军”。此外,还有多支以红军为号的起义军响应,基本群众都是贫苦的农民。1354年,元顺帝听信奸臣谗言,将脱脱解职,脱脱统率的大军四散,很多人投入红巾军,刘福通的声势日盛。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国号大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大宋的领导。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伐元,东路、中路和西路分别进攻山东、河北和长江流域等地。刘福通攻占汴梁,并以汴梁为都,造宫阙,易正朔,势力遍布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西至甘肃,兵起连结。红巾军的反元斗争达到了高潮。红巾军在山东等地甚得民心,有的人将所得衣粮分与贫民,无罪被掠者一律放还。红巾军立“宾兴院”罗致人才,为了解除威胁,元朝政府曾下令捕杀汉人,并召还蒙古、色目人在外者。后来看到汉族地主也敌视红巾军,就宣布免除南人、北人的界限,给起兵镇压红巾军的人以爵赏。元朝政府还赐方国珍、张士诚龙衣、御酒,收买他们为蒙古统治者效力。方国珍、张士诚接受了元朝的官号,转而与红巾军为敌。1352年,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起兵进攻红巾军。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围安丰,城破,刘福通遇难牺牲。红巾军虽然失败,但十三年的反元斗争,给予蒙古贵族和官僚地主致命打击,从根本上摧毁了蒙元王朝的统治。同时,还有至正八年浙东方国珍和至正孙败十三年泰州张士诚的起义,分别在浙江和泰州,壮大了红巾军的声势。当红巾军向四方八面发展时,蒙元政府派遣御史大誉凯侍夫也先不花前往镇压,但红巾军的声威使元军夜惊,尽弃军资器械逃走。元朝政府又派丞相脱脱率军攻徐州芝麻李,这为红巾军的两支主力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徐寿辉起义后,纪律严明,不淫杀,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迅速增加到百万人。徐寿辉与陈友谅的冲突,导致陈友谅即位为大汉皇帝,明玉珍不服领导,在四川重庆自立为大夏。而傅友德、丁普初、赵德胜等将领的英勇牺牲和业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徐寿辉最大的业绩是发现了并提拔了陈友谅,为明朝的建立立下功勋。这些统帅与将领或与朱元璋庆吵为敌或为君臣,扩充了实力,共同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扩展资料元末农民起义是指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中国元朝农民进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装斗争。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采取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在具体作战中,稳步推进,集中优势兵力,先剪枝叶,然后动摇其根本,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时间:2024-09-15 12:05:32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