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由BBC纪录片看中国教育的显著特点 填鸭式教育还在?
问题
已解决

由BBC纪录片看中国教育的显著特点 填鸭式教育还在?

时间:2024-08-23 01:08:33
由BBC纪录片看中国教育的显著特点 填鸭式教育还在?
最佳回答
近来,由BBC牵头制作的《中国教育》纪录片爆红网络。中英两方媒体针对此片做的详细报道及评论,更是魔性化的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教育的评论。在此笔者在借鉴这部纪录片并综合各界声音,一起来聊一下中国教育的显著特点。同时针对最突出的评论冲突点——填鸭式教育是否存在评述一二。 这部《中国学校》聚焦的是用中国教学方法应用于英国学生的一次尝试,更准确的说是,这是中国教育理念与西方思想的一次直接碰撞。50多名相当于国内初三(13-14岁)的英国孩子,在经过1个月的中式教育后,将与同年级的英国学生比拼课业成绩。中式教育VS英式教育,看似试一次中西教育孰优孰劣颇具看点的交流过程。这次承担这次教学任务的是五位英文口语流利的中国老师,其中一位女老师口气大得惊人,在片头就说:“咱们中国学生的学业进度领先你们英国三年!” 在片子真实展现了一些地地道道的中式教育特色———做早操、做眼保健操、严苛的课堂纪律、填鸭式的枯燥教学、晚自习……国人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被用来调教老外,而且由B B C的老外自拍自导,这新颖的“教育出口”,无疑戳中了国人对片子的好奇心。事实上纵观中西方教育方式理念,无疑是一方崇尚“规矩”教学,而另一方偏重夸奖。当然在这中国味浓郁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疑再次揪出说事。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在极力否认中国的教育方式不再是简单枯燥的填鸭式教育但事实上,这种方式的影子似乎从未抹去过! 什么是填鸭式教育 填鸭式教育是苏联一位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现在在中国应用很广泛。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参考"填鸭"的文字解释:人工肥育鸭子的方法,把饲料强制填入鸭子的食道,使鸭子肥大。 与之相对的是启发式教育。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方式当然是启发的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前两项都占全了,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而启发式教育就充分考虑到了做的重要性。 中国是否还在沿袭“填鸭式教育”的方式中国填鸭式教育方式发展进程是怎样的 顾名思义,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填鸭式教育”方式是不可避免的颇有成效的教学方式。目前我们公认的是“填鸭式教育”是苏联的凯洛夫发明了,事实上这种驾驭方式在我国早期早已开始沿用。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中,就有很多都是这样背诵出来的。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就有“帖经”一项,其方法类似于现在的考试中的填空题,将儒家经典中的字句掩住其中一部分,让考生凭记忆将其补充完整。而在现在,这种教育方式还在继续推行,举个身边最真切例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现在的许多小孩还在背诵的,唐诗宋词什么的更是必不可少。不过这些小朋友在学习这些背诵这些东西时,有几个能了解其中的意思 填鸭式教育教育弊端分析 说道填鸭式教育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是缺乏创造性的引导,这也是一直备受人们诟病的。不过现在人们的争论点现在有所转移了,在“规矩”式教学模式镇压下,造就女汉子流行,女强男弱的时代,也许你会对此感到不可理解。笔者以一个实例告诉大家这各种原因;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大城市里的男孩子,相对来说都很乖巧听话,长得秀气斯文,少有男孩子的野性、蛮性和冲动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被告知要守规矩,老师为了避免孩子不受伤害,不跌伤、摔伤等,不准孩子跑、打闹、玩耍等等。之后面临的更多的便是升学压力问题,一个上海的小男生曾这样说:“我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男孩喜欢做的事情——参加体育活动或打游戏,或者在外跑步——我每天必须至少学习15个小时,每周7天,几乎天天如此。”简言之,现行的教育体制重视语言表达和机械记忆,往往需要耐心安静的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男孩“好动”的天性。 综上可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太过于重视对“规矩”的强调,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填鸭式教育方式依然挥之不去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保证现代学生安全的一个问题。 更多教育问题相关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人身安全频道!
时间:2024-08-23 01:08:40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