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答>>如果真有死后的世界,人类是否会对死亡不再恐惧
问题
已解决

如果真有死后的世界,人类是否会对死亡不再恐惧

时间:2024-08-19 03:21:59
如果真有死后的世界,人类是否会对死亡不再恐惧
最佳回答
一、死亡恐惧是什么人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文化现象,死亡作为一个黑洞般吞噬着的能指处于所有能指的极限尽头。我第一次产生对死亡的恐惧,总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脑海中想到的是在宇宙漆黑背景下的地球,一个缓慢旋转的地球。这星球上曾经活过无数的人,而他们全部都死了,而我们现在活着的这些人,也终将全部死去。我只是这星球迟友上短暂而逝的星火,比斗简起地球的寿命乃至宇宙的寿命,我的生命长度就是白驹过隙。尤其是想到我的死是一件永久的事,死了就永远永远死了,什么都没了,而且还是永远,这永远甚至比地球和宇宙的寿命还长,这就让我恐惧。这种恐惧的感觉萦绕在心头,我知道没有办法避免死亡,这种恐惧让我绝望让我哭泣。虽然一旦到白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殆尽,但是我知道,今后的某个夜晚,它还会在我心里复苏,再次折磨着我。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一旦体验过,就会在某个夜晚复发,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未对死亡产生过恐惧。二、死亡恐惧的来源人活着时其实与死此如亡毫不相关,而如果人已经死了,则任何相关的担心既不存在,又是多余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明确了死亡恐惧是什么了之后,我们必然会好奇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这种恐惧感?如伊壁鸠鲁所说,生的人没有死,死的人不会怕,因此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似乎是多余的。这种多余就好比一个还在上小学的、连中考高考都没参加过的孩子,在担忧自己以后是否会找的到对象。就算在白天会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对死亡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在夜晚还是会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中。因此我们需要分析这种恐惧的本质,来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知道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对死亡的恐惧,而我们只是少数能体会到这种对死亡的恐惧的人,最开始它又是如何在我们心里萌芽的呢?也就是说关于它的来源,我们可以分解成两个问题:a这种恐惧是如何产生的,以及b为什么是我?A这种恐惧是如何产生的在这里我要把死亡与哲学上说的存在建立一个联系。死亡意味着消失,意味着我作为一个存在的消失,也就是不存在。从个体的角度说,死亡也即“我”不存在了。下面给出人类社会关于死亡的两个公理。公理一:人会死(换句话说——我终将不存在)。公理二:死亡只可延迟,不可避免。由公理一和公理二推导出定理一:通常情况下个体会害怕死亡(排除一心求死的或有坚定宗教信仰的人),会通过一些方法来延长寿命。因此人怕死是正常现象,不怕死才不正常。而一个人害怕死亡的程度高低,根本在于他对存在问题的唤醒水平。低唤醒水平就是指这个人每天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高唤醒水平就是指经常追寻与链扒旦反思人生价值,对其存在的意义非常关注。唤醒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是夜晚临睡前容易产生死亡恐惧,而不是白天。因为白天我们的大脑都在思考眼前的问题(比如作业还有多少、晚饭吃什么),而夜晚都放下这些短暂的东西之后,我们思考的是更加长久的、我们人作为一个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阶段性的角度考虑,由于在第二次自我意识觉醒后以及最终面临死亡的阶段,人们对“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的最多,所以很明显最可能害怕死亡的人有两类:一是自我意识觉醒,但在现实棚扰生活中觉得自己无所成就的人,如大多数青少年;二是行将就木,知道时日无多的老年人。前者由于青春期到来,开始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这样的哲学问题,一方面想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却只能被要求在校园里专心读书;一方面想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在无聊重复的日常生活中又看不到价值;一方面想脱离父母的控制走向自我独立,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一方面期待未来,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怎样。这些巨大的矛盾和不确定性,让青少年的心理非常脆弱,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这是题外话了。后者走过了人生的全程,经历过数十载的风风雨雨,在最后关头会反思自己人生价值。当然,对存在问题思考的越深刻,这个人会越害怕死亡越珍惜生命。问题是上述两类人对死亡较高程度的害怕并不等于我们探究的死亡恐惧。因此目前的问题在于,一个人对死亡的害怕,为什么会演变成对死亡/不存在的恐惧?直接引用:并不是所有人的死亡焦虑都会上升为中等或以上的存在性焦虑,当本来即存在自我同一性焦虑的儿童理解了自己要死意味着什么时,“死亡”这一能指成为了自我同一性焦虑的隐喻和换喻(关于隐喻和换喻参见拙文《拉康思想刍论》)它将自我同一性焦虑以“死亡/虚无”这一最极端的象征形式暗示出来,死亡作为能指必须有意义或意谓,但它在根源处却丧失了这些。自我同一性焦虑遭遇死亡焦虑时会获得暴露、刺激自身,在获得“能指性危机”的同时却丧失了更多人格症状的所指,反过来,死亡焦虑在被提交给自身的同一性焦虑面前也恶化为存在性焦虑。这一段可以这样概括:死亡焦虑+自我同一性焦虑→存在性焦虑当负面的情绪寻找不到对象时,它就必须在向外投射或向内投射之间选择一种非此即
时间:2024-08-19 03:22:05
本类最有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3 www.wang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2000710号-1
投诉邮箱: